4月1日下午,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质量办举行教学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研讨会,聚焦当前教学诊断与改进数据平台的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和改进,以进一步优化平台功能,提升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会上,首先由平台技术负责人详细梳理了平台数据对接情况。他指出,自平台投入使用以来,整体运行稳定,与数据中心对接数据表13张,人工填报数据表25张,多源数据的有机结合,确保了数据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为诊改平台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支撑。但在数据对接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教师数据更新不及时,直接影响到对教学质量动态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二是学生获证信息以及活动信息存在缺失,不利于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成果和课外活动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会议提出一系列具体解决方案。对于教师数据更新不及时的问题,质量办将结合教师教科研填报的契机,组织全体教师对个人信息进行一次更新维护。为解决学生获证信息和活动信息缺失的问题,质量办将与学工部密切配合,完善信息收集机制。利用学生成长轨迹平台,开设专门的学生信息申报入口,鼓励学生自主上传获证信息和活动参与情况,并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此外,学校还将定期对平台中的学生信息进行审核和清理,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为使诊改系统更贴合学校实际需求,会议对现有诊断点使用频率进行了深入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对使用率较低的诊断点进行删减,以简化系统操作,提高使用效率。同时,根据学校当前教学改革情况和发展特色,新增多个特色诊断点位,包括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比例、课证融通比例、产学合作企业数、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工位数以及技能证书项目数等。这些新增的诊断点位将更好地反映学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以及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成效。
会议还对学校诊断与改进应用监测中心的数据点位和布局提出调整意见。通过重新规划数据展示和分析方式,监测中心将能更直观、高效地呈现学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决策依据和预警信息,助力各方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和管理流程。
此次研讨会解决了平台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平台优化和升级方向。学校将继续依托数据平台推动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的深入开展,为实现教育教学的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